活動訊息
目前日期文章:201207 (9)
- Jul 30 Mon 2012 02:42
<經絡養生保健>背部經絡鬆筋加強班0730
- Jul 25 Wed 2012 10:53
大暑
大暑
7月23日是“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期間這麼炎熱是因為自入夏以來,地面上白天從太陽光中吸收的熱量多于夜間放散的熱量,
熱量不斷積累,到大暑期間,所積累的熱量達到了頂峰,所以大暑節氣最為炎熱。
熱汗多,大暑養生,要重視補水,平時喝開水最好,必要時,則應該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所必需。
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重視以粥養生。
李時珍認為,食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醫藥六書》曰:“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
- Jul 01 Sun 2012 23:12
五臟之氣脈
五臟之氣脈
(一)人之所以有頭痛癲癇,因其下焦虛而上焦實,其病因在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嚴重時病會進入腎臟。
(二)目不明視力減退,身體搖晃不止,人暈眩且耳生聾,此因下實而致上虛,病在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险肝經,嚴重時,病邪入肝。
(三)小腹脹滿,胃中亦脹,脇肋部位苦滿,乃因為血無法向下行入足,以致下體之冰寒反向上延伸入腹所致,其病在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上。
(四)病人咳嗽且逆氣不下,因寒在胸中,胸為諸陽之聚所,今為寒居故如此,病在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上。
(五)心情煩燥且頭痛,此病生在胸膈的横膈上,津液不足造成燥氣,其病在手太陽小腸經與手少陰心經上。
- Jul 01 Sun 2012 23:10
魂固守肝位故能眠
通常人在睡覺時,大部份的血會進入肝,魂固守肝位故能眠。
肝因能受納血化濁血為清血,故目清能視;足因能受血之充潤故有力而能行;
手掌因有血入而能握物,血足且力貫指尖,故手指能抓物有力。
因此全身上下都因有血的貫輸,而能隨心所欲的活勳。
人於睡眠時,血會大量聚集在肝中,固表之氣會退入體中,於此際如果被褥沒有蓋好因而受風,
如果風寒入皮中,則往後血液無法透達皮表,此時會呈現出麻痺的症狀;
- Jul 01 Sun 2012 23:02
(尚未設定標題)
黃帝內經:
春季時節為萬物自地下藏潛始出芽生長之時,謂之“發陳”。天氣下降,地氣上升,萬物因之而榮盛。
人居此時節,養生之道在晚睡早起,縮短睡眠時間,散步於庭圜中,全身放松步履緩慢自然的深呼吸,用無欲以養情志。
情志中不生害人之念,但求施予不求貪奪,但求回報他人不怨恨處罰別人,此應於時節,乃養生之道。
如反其道而行,則首先傷肝,因春屬木主肝應之,肝氣於此時節當旺,此中醫情志傷身之始論。
如受傷於此春時,則夏季時必易受寒之病。夏至以後到立秋前此三月為夏季,名之“蕃秀”。
- Jul 01 Sun 2012 23:01
四季之節氣
四季之節氣,因人不知順應,必內傷於臟腑之間。人陰之生,在於飲食營養之酸、苦、甘、辛、鹹五味之中,
而傷陰的也因於此五味之中。例如過食酸物,肝中津液過盛,脾因而受損。
人食鹹味太過,腎氣過大,造成骨大脾氣易怒,肌肉較短皮膚粗糙,心臟受到壓制。
食味過甘甜,則胸內苦滿脹悶,皮膚生黑,腎氣受制而功能不正常。食味過於苦,
脾贜無法運化營養,肌肉因之衰退,但胃口過盛,造成惡性循環。
食味過辛辣,人之筋脈會失去力量,變為弛缓,精神變差。
- Jul 01 Sun 2012 23:00
夏日心臟
夏日來臨,熱自南方來,熱產生火,萬物過火之後味必苦,心即由苦味化生出來的,
心臟主血之動能,血液循環流暢則生出脾贜,人的舌為心臓之表徵。自然界中為熱象主心,
在地下即為地火,在人體中即為血脈,在内臟則屬心臟,其色正赤紅,五音律中發徵音,即呵聲,
表現人體上為笑聲,精神上為憂慮,開竅在舌,味道極苦,情志上為喜悦。
過喜則傷及心臓,唯恐懼能壓制過喜。過熱氣傷,唯寒能制熱。過苦易傷氣,唯鹹味能制苦。
- Jul 01 Sun 2012 22:59
五臟六腑
黃帝內經:
心臓,可說是君王一樣,它是維持人的精神活動生命之所在。
肺臓,則如宰相一樣,其負有規定所有呼吸循瓖流通,各都會之間的協調工作。
肝臓,則如同武官中的將軍一樣,是與外邪作戰的最後一道防線,人之能謀略乃因肝之旺盛也
。膽,則如同中正之諫官,能辨別是非,有驅逐邪穢之物的功能。膻中即是心包絡,其功用如同宦官寵妾一樣,是喜樂之源。
脾與胃則如宮中管理農作榖物之官,它區分五味之精華,供應全身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