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風致病機制以及常用的中醫治療方劑

作 者:本所 沈郁強 副研究員

 

中風致病機制以及常用的中醫治療方劑

中風 (stroke)在我國與其他先進國家近年來的流行病學統計一直居於十大死亡原因的前幾名。其發生原因可以大致分為二大類:(1)腦血管阻塞的「缺血型 (ischemic)」及(2)腦血管破裂時血液滲出於腦組織的「出血型 (hemorrhagic)」。流行病學上的研究指出缺血型的腦中風佔所有腦中風病患的2-8成左右,主因是在腦神經組織中支配營養腦神經細胞的血管受到阻塞,致使其下游的神經組織暫時得不到氧氣和葡萄糖的供應所引發的興奮神經毒性 (excitotoxicity)以及血液再灌流 (reperfusion)時伴隨血腦障壁 (blood-brain barrier; BBB)破損導致的神經發炎包括﹕腦組織微膠細胞 (microglial cells)活化及白血球浸潤傷害 (leukocyte infiltration),造成缺氧核心區 (core region)神經元迅速壞死 (necrosis) 以及後續半影區 (penumbra region)神經元的陸續凋亡 (apoptosis)

 

中風在中國傳統醫學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發生口眼喎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仆而僅以喎僻不遂為主症狀之一種疾病。傳統醫學中此依疾病之命名係由於其起病急劇、症狀變化多端而迅速,且與自然現象中『風』之陡起於傾刻之間、驟變於瞬息之間、來勢較猛的特徵相似,所以將之類比而命名為中風。所謂『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可為此症之註腳。中風證治分類:中經絡--脈絡空虛、風邪入中(治療以活血袪風、通經活絡為主,例如牽正散加味。--肝腎陰虛、風陽上擾(治療以茲陰息風、清化痰熱、滋陰、通經活絡為主) 中臟腑 (屬危急重證)--(1)閉證-陽閉 (治療以辛涼開竅、清肝熄風,例如安宮牛黃丸)--陰閉 (治療以辛溫開竅、豁痰息風,例如蘇合香丸) (2)脫證-陰陽不繫生命垂危 (治療以益氣回陽扶正固脫,例如急服大劑參附湯加味)

目前臨床上應用的各種方法或是治療藥物並不能很有效地治療腦中風,所以專家學者無不盡力地尋找更有效的腦中風治療或預防的方法及藥物 (Ginsberg, 2008; 2009)。目前臨床上唯一報導有效之藥物為『抗凝血製劑t-PA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如果可以在發病的3小時內投藥,臨床上已證明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必須小心其造成出血之副作用 (Adams et al., 1996)。由於目前在現代醫學治療上並沒有找到可以有效治療中風之藥物 (Ginsberg, 2008; 2009),因此應用傳統醫學常使用於治療中風的幾個重要方劑,目前在動物及臨床研究都顯示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值得探討,茲簡述如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芳香保健應用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