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朋友:
有感於塑化劑風波波及許多業者,為提供大家更多添加物之常識特開放有機誌特企之專文以饗讀者
五月一號出刊的有機誌有幸提早發表了食品添加劑的專題報導
現在分享給大家也歡迎上有機誌臉書查閱全文
如要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為有機誌no.52期及作者名稱 感恩

大標》從產地到餐桌---發現食品添加物 採訪撰文洪駿達

 

 

 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食品添加物的定義為:「指食品之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等過程中用以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增加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用途而添加或接觸於食品之物質。」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長蔡淑貞表示,生產/養殖過程中,不是為了加工目的而用者,不屬於法規上添加物的定義。 

 

[BOX]違法!生鮮食材使用添加物 

蔡淑貞組長強調,生鮮食材如蔬菜水果、肉類、魚蝦貝類等並非加工品,本來就是生鮮供應給消費者選用,作為烹調或後續加工之用,不需要也不能使用食品添加物,而應藉由冷藏、冷凍等方式來維持生鮮品質。

 不論是藥物殘留或合法/違法添加物,從耕作/養殖、到收成/捕撈,接著進入製程與通路,最後被購買、烹調,通通跟著食材被我們吃進肚子裡,血乳交融。不想被添加物入侵,先來知己知彼,認識添加物。

 

《中標》生產&養殖 

[BOX]環境用藥&疾病用藥 

綜觀產物,用藥可依對象粗分為:環境與疾病。前者如除草劑、殺菌劑,幫助生產者快速得到乾淨方便的產地;後者如農藥、抗生素、生長激素(荷爾蒙),讓作物/禽畜水產百病不侵、揠苗助長。此階段最須注意的就是「藥物殘留」問題。 

 

《小標》生產者不黯添加物知識 

 從生產者整地、播種、開始耕作,添加物就已陸續跟作物們共生共長了。一開始的耕地環境難免雜草叢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噴除草劑如2,4-D,根據《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規定,其殘留容許量從0.1-2.0ppm不等。

 但是生產者又不是科學家,過量使用並不是希罕的事情。更嚴重的是販售食品添加物的源頭─化工材料,農民對於其推銷的藥物並不具備判斷合法與否的專業,甚至當被鼓勵多用而不必擔心過量時,常常誤用而不自知。

 同樣問題不只發生在農民,養殖業者也常掉入添加物陷阱。

《小標》農產品

 大家都知道慣行不外乎噴農藥和化學肥料,不但污染環境,更有藥物殘留。夏季因日照足、雨水多,為避免作物因雨而得病、因蟲而受損,農民動輒以農藥餵養作物成長;當季植蔬以瓜類為主,其中苦瓜因為表皮凹凸不平,特別容易殘留藥物。而冬季當令的花菜,因為蟲害問題嚴重,連帶噴灑農藥的次數也偏多。

《小標》禽/畜產品

 一般肉雞採用集約式圈養,在不見天日的密閉空間裡擠滿了幾乎是動彈不得的雞群。為了讓雞快速長大,業者會在飼料裡加荷爾蒙、抗生素,就像灌風一樣在短得離譜的4週生命裡完納劫數;且如果不及時宰殺,肉質就會變差。

豬也沒好到哪裡,天性其實愛乾淨且敏感的豬,被迫活在髒亂擁擠的環境裡,容易引起胃潰瘍、肺炎等各式疾病,所以抗生素成了治病的快速鍵,打針、放進飼料都有。

《小標》水產品

水產業者也會用除草劑來整地,養殖池底、週邊都不放過。為了提高產量,每池的養殖密度通常超量,但又怕狹窄空間彼此碰撞折損,便在飼料裡加入抗生素、生長激素讓魚蝦們安全而快速成長。另外,養殖業通常為省電費而抽取地下水或大圳的水使用,但經過用藥再排入大圳入海;下次再抽時又是同樣的水域,形成交叉感染。

魚撈漁業受環境水域、魚種生態影響最多,環境如重金屬(鎘、鉛、汞、砷等)、環境荷爾蒙(多氯聯苯)及最近聞之色變的核輻射污染,如果是迴游性魚種,風險較高;而定棲型魚種(如只在台灣海域棲息),影響較少。如果魚吃了從污染海域的魚,也會受影響,所以食物鏈的高階魚種(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浮游生物)風險較高;但不必然是大型魚,如翻車魚是大型魚,但只吃浮游生物,風險較低。活得越久的魚,體內堆積毒素也越多。

 

 

《中標》採運&屠宰

[BOX]延長保存&方便作業

從採收、裝運到屠宰分切,產地到處理廠總是一段不算短的距離;加上加工廠作業員不可能每天只有一批貨要處理,凡事先來後到,晚到的就得乖乖排隊。要怎麼打發漫長等待和微生物孳生呢?保鮮劑如福馬林(違法的甚至用吊白塊)、甲醛、抗氧化劑如硫化物(二氧化硫),都是慣行業界常見的用藥。如果屠宰廠又沒經過驗證,產品如果出現病變、微生物,將進一步吃進我們口中。

 

《小標》農產品

事實上採收時也有大量用藥的情形,且可能較不為人知。台灣許多農產品產地位在中南部及山區,每天下午採收完畢後要趁夜運到北部中央市場,出發前有的農夫會上車再補噴福馬林、二氧化硫,以保持蔬菜隔天出現在市場時依舊翠綠漂亮,才會受消費者喜愛。

《小標》禽/畜產品

豬隻通常在早上被帶離養殖場,沿途風塵僕僕;不過進到屠宰加工廠之前,豬隻都還是活的,因此這時候添加物用得不多。雞隻的情形也大扺如此。約晚上10點前進行屠宰、分切。認證合格的屠宰廠,現場會有獸醫檢查,觀察其內臟有無病變,沒有才繼續做細部分切。但最怕就是私宰廠,時有所聞的病死豬就是乏人把關才流入市面。

《小標》水產品

業者把魚抓起來之後為了保鮮,有冷藏、冷凍2種方式。冷藏常用的保鮮添加物如福馬林、甲醛、抗氧化劑,而要讓魚看起來顏色鮮豔,就用漂白水、氯。漁船上就先使用,但不代表加工廠不會使用。也因為很多人喜歡買現流,所以漁船會採用冷藏方式保鮮。湧升海洋總經理徐承堉表示,冷凍在漁船上大概不會用到添加物,因為沒有必要,但不代表後續處理也沒有。

另外有業者為了增加重量以提高售價,所以在魚肚灌水、或在外層包冰,水雖然不算添加物,不過有灌水的公平交易問題。例如軟絲,冰得像管子一樣,有辦法去冰後再秤嗎? 

一般養蝦業者為了延長處理時間、方便作業,或先處理其他較緊急的事情,會在工廠清洗時加入所謂的蝦鮮、吊白塊、福馬林,就讓蝦泡著不管它,等有空再來處理蝦。而運送過程中將蝦子浸泡進保鮮劑福馬林中,保鮮劑就像保鮮膜一樣,將蝦子嚴實包住形成一層膜,不接觸任何空氣,也就不會氧化黑頭。

另外像蛤蜊會因為養殖環境而在外殼附著硫化物,導致外殼變黑,為了賣相美白,會用鹽酸、雙氧水洗掉硫化物,對蛤蜊本身也很刺激,受不了會死掉,所以用量不能太大,外殼殘留量不會太高。

(餘上臉書詳全文)
 
 
《大標》食品添加物比你想的還要毒 作者陳立川博士

 

  為什麼30年前就有使用農藥的農夫不吃自己種的菜?因為他體驗到農藥的毒性。30年後的今天為什麼會有農夫持續投身有機生產?也是因為深受農藥之害。美國有研究顯示只要小孩子停止吃慣行農業生產的食物,血液中的農藥濃度就會降低或消失,證明即使是以農藥安全劑量或安全使用方法栽種的食材,都會有殘毒,也會因進食而被身體吸收,但是我們還不知道何時會造成哪些身心影響。

《中標》食品業者也不吃的添加物

  是否有使用食品添加物的業者不吃自己做的食品?有!在日本有「食品添加物之神」之稱的 安部司 先生就是最佳例子,台灣出版《恐怖的食品添加物》、《餐桌真相大揭密》兩書,前者記載了他從食品添加業覺醒的緣由,因為他的女兒在一次慶生時,指名要吃他創造的充滿添加物的怪獸食物,他恍然大悟平常雖禁止家人吃自己所做的怪獸食物,但終究會傷到小孩,瞭解到自己所作所為是有現世報的。

  因此他發奮在日本巡迴演講,告訴小孩子與家長食品添加物的禍害。他用食品添加物在現場做出無果汁的碳酸飲料給觀眾試喝,裡面含有大量的糖與酸味化合物,各成分單獨食用,難以吞嚥,可是混在一起加點香料就會讓人欲罷不能,證明食品添加物會影響人的腦神經與心智。上述兩書還舉出更多食品添加物創造出來的怪獸食物例子,讀者可以自行閱讀瞭解。

《中標》研究:添加物虐兒不淺

  「肚子餓了才吃,飽了就不吃」是自然生理現象,那麼無法消除的餓渴感可能是腦失調(頭殼壞了)。現代人的頭殼壞了了,這有可能是飲食造成的嗎?

  有研究發現兒童時期的鉛中毒是將來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前兆,比貧窮、失去父親或已知的一些社會因素還具影響力。赫伯尼德曼醫師與同事發現:即使極微量的鉛,在遠低於鉛中毒的濃度,也可以導致年輕男孩產生反社會行為以及犯罪傾向。

  那麼人工食品添加物的廣泛使用,是否也會造成兒童行為出現類似的異常表現呢?

  早在1973年,專精於兒童過敏的芬哥德醫師報告他行醫多年的經驗,發現40-50%的病例是因食品添加物所造成的。另外,很多過動兒一旦停止吃含有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及某些防腐劑的食物後,行為立刻有很大改善。很多孩童的學習障礙與其他行為上的問題,也都因為在飲食上做同樣的改變後大為減少。

  70年代晚期一連串反駁芬哥德醫師的研究出籠,這些研究本身不僅有嚴重缺失,還有些是食品工業商贊助的。有一研究案只將3千多種食品添加物去除8種,當孩子沒有明顯進步時,就將整個計劃停止,否定添加物的負面影響。另外,由可樂和垃圾食物廠商所贊助、再由其支持的非營利營養基金會所做的研究,故意使用偏低的食品添加物量,根本無法識別與寬心劑的差別,利用垃圾科學來推翻芬哥德醫師的理論。

  事實上,當食品添加物的份量增加到相等於一般兒童飲食習慣所含的份量時,食品添加物與過動行為的相關性立即顯現。85%的過動兒在接觸到一般食品的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劑,以及其他合成添加物的現實飲食劑量,都會產生不良反應。

  1985年,著名的醫學期刊《針剌鉻》(Lancet)發表了一篇最具信服力的文獻。在一項實驗與對照組相互交換的研究設計下,在過動兒飲食內可疑的食物被去除後,79%的孩子立刻有明顯改善;當這些孩子再吃那些食物後,行為表現立刻變異。人工色素和香料是最嚴重的罪魁禍首,糖也同樣被發現具有不良負面影響。

  1979年,803所紐約市公立學校學童採芬哥德飲食計劃。1年後,學校成績由41%上升到47%;第2年,成績更上升到51%;第3年,當飲食計劃沒進一步改變時,成績保持在51%;第4年,當飲食計劃完全執行,則達到了55%的佳績。僅僅改變學校午餐供應,就能獲得如此成效,若家長配合改變家裡的飲食習慣,會有多大的幫助呢?

  80年代,來自12所少年感化院共8,076名孩子參與。去除食品化學添加物並減低糖份攝取後,他們的特異行為減低47%。維琴尼亞州有所收留特別頑強青年期少年罪犯的拘留所,有276名青少年被供予特殊飲食長達2年。期間,偷竊行為減少77%,反抗者減少55%,過動行為減少65%

  從上述的例子與研究,我們不難作以下的結論:食品添加物在常吃含有這些產品的兒童身上,足以對心智與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家長應多多注意。

《中標》添加物out 只吃真食物好味

  同時,成年的我們是否也會受到影響呢?我認為也會,因為我的養生課學員往往在調整自己的飲食過程中,也感受到食品添加物的危害,很多人的味覺隨著飲食的改變而改變,以往認為是美食的餐點再也不是那麼美味了!因為味蕾改變了,食量也減少了!因為吃的東西營養更充足,不需要吃個不停!

  我也同時發現很多所謂的美食主義追求者把自己的身體與牙齒吃爛了,包括有些出書的知名人物。我認為最好的恢復健康處方就是,回歸傳統無毒與生鮮的飲食法,也順便讓自己的飲食行為達到環保永續的作用。

  我與養生三環的烹飪 師資群 教授學員傳統無毒與生鮮的料理法,發現安全無毒與有機生鮮食材的調理,可以放棄很多添加物的使用,食材本身的鮮甜甘美風味,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烹飪「干預」,大規模養殖與耕種出來的食材失去原有風味,所以需要很多外來添加物來改變或掩飾拙味,因此還是選擇「真」食物比較好。

《中標》拒絕吃毒過日子

  古時候,為了保存動物性食物,會用醃、燻、風乾的方法;為了保存植物性食物,會用乾、泡、醃、醬的方法。也會用紅花來染蛋,用紅麴來染肉,用香辛的葱、薑、蒜、香菜來加味,又有香料如五香粉、八角、花椒、桂花、紫蘇的運用,要鮮味會用香菇、海帶、黄豆芽熬湯,要Q就用人工捶、搗。

  後來發現蔬果植物中的甜味、色素、香氣可以萃取,就用人工的方法抽取成份當添加物。當天然添加物有限、貴、又不敷使用,就發展出低價、量大的化學合成物。食品添加物可以讓產品的色、香、味、質感更加吸引消費者,但是人的心智與味覺卻在長期使用這些人工添加物中慢慢耗損。

  食品添加物的使用幾乎已達「氾濫」的程度,最主要是「美式速食飲食」已經非常普遍,一塊漢堡可以有60種以上的添加物;《賣胖報告》這部電影記錄了主角三餐吃麥當勞餐點過日子的身心後果,不出幾個月看護醫師就喊停,因為主角的肝臟與其他生理作用都出現問題了!食品添加物的毒性比你想像的還要毒,不要被政府訂的所謂安全劑量騙了,安全劑量是保護不了你的腦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芳香保健應用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